- · 江淮论坛版面费是多少[06/30]
- · 《江淮论坛》投稿方式[06/30]
- · 《江淮论坛》期刊栏目设[06/30]
几近枯竭的疏勒河今年却被发现在沙漠中形成大(3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有清一代,旗人佐领由400个增加到1991个,但是八旗兵数保持在20多万左右,并没有增加多少,不得不说是有财政因素考虑在内的,20万八旗军加60万兵就已
有清一代,旗人佐领由400个增加到1991个,但是八旗兵数保持在20多万左右,并没有增加多少,不得不说是有财政因素考虑在内的,20万八旗军加60万兵就已经吃掉财政的一半了,多养军饷较低的维持住统治全国的80万基本兵额不失为明智之选。
综上所述,清朝之所以需要。首先是因为八旗军确实人少,且大部分在京畿地区,用来统治全国就不够用。其次也是节省财政的需要。
引用文献:嘉庆朝《大清会典》、《清史稿》、《石渠余纪》、《皇清奏议》、《圣武记》、《广阳杂记》、《钦定八旗通志》、《清朝文献通考》、《曾国藩全集》
很多城市里都有城隍庙?
在希腊神话中,女神雅典娜给雅典带来和平和富裕,成为了城市的守护神。在也有类似的神祗,百姓为资纪念,每年定期举办祭祀,成为地方民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这位大神就是遍及每个城市的城隍神,供奉他的庙宇称为城隍庙。
城隍何许人?
“城隍”一词始见于《周易·泰》:“城复于隍,勿用师。”《说文解字》释“隍”曰:“煌,城池也。有水日池,无水日隍。”有关城隍信仰的起源,说法不一。《明史·礼志》指出:“城隍之祀,莫详其始。”《北齐书》最早有了城隍庙的明确记载。天保六年(公元555年),慕容俨驻守郢城(今湖北武汉市武昌),“城中先有神祠一所,俗号城隍神,公私每有祈祷。”
上图_ 城隍 ,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,是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
南北朝时,“吴俗畏鬼,每州县必有城隍神。”城隍庙并非吴越独有,《广异记》、《稽神录》、《酉阳杂俎》、《报应录》、《续神仙传》等书中出现的城隍庙,遍及全国州郡。《全唐文》中,张说、张九龄、韩愈、杜牧、李商隐等名家皆撰写过城隍祭文。南宋学者赵与时的《宾退录》中称:城隍“今其祀几遍天下,朝家或赐庙额,或颁封爵。”显然,城隍祭祀在北宋上升为国家祭典之一。
与雅典娜不同,的城隍神因地而异,数量也有不同。北宋邕州(今广西南宁)知府苏缄率军守城抗敌,后城破殉国,被邕州人立为城隍神。上海的城隍神原本是西汉名臣霍光;明初是秦景荣为城隍;抗战时期,上海又将晚清江南提督陈化成请进了城隍庙,如此一来,上海就有了三位城隍神。
上图_ 上海城隍庙老照片
上图_ 清代上海城隍庙茶楼
守土禳解之神
城隍之所以受到民众的拥戴,是因为他肩负的神职。他最初的使命就是守城安民。上文提到的慕容俨在南梁围城之际,顺应士兵心愿,向城隍祷告,“须臾,冲风肤起,惊涛涌激,漂断荻洪”,“如此再三,城人大喜,以为神助”, 郢城的水上封锁线随即瓦解。
元朝余阙撰写的《安庆城隍显忠灵佑王碑》详述了城隍显灵的事迹:“至正中,颖、六之盗起,江淮以南郡县陷没者十七、八,及盗之平,所在为墟。舒特与盗竟大小格斗前后百余,民率咨神而后行,卜朝以战则朝而捷,卜夕以战则夕而捷,群盗未尝一日得志而去者。”每逢兵燹变乱,民众在城隍庙祈祷,已成世俗常态。
上图_ 1912年,浙江金华兰溪城隍庙
保境安民之神
即使是承平之际,城隍也没闲着。唐会昌二年(公元842年),黄州大旱,刺史杜牧为民,两祭城隍,他在《祭城隍神祈雨第二文》中恳求:“今旱已久,恐无秋成,谨具刺史之所为,下人之将绝,再告于 神,神其如何。”
清朝时,郴州虎患猖獗,为害一方,“化日光天之下,敢肆爪牙,熙来攘往之市,毁伤肢体”,时人杨撰祭告城隍:“仙旆灵旗,藉神兵暗伸诛讨”。不仅如此,水灾火患、镇疫疗疾之类凶事,民众不约而同地求助于城隍,此类记载,不绝于史。对城隍庙的崇拜,符合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需要。
上图_ 《郑板桥城隍庙记润格合册》
掌管生死之神
时至唐朝,城隍升级为阴间主宰。段全纬的《城隆庙记》中称:“阳之理化任乎人,阴之宰司在乎神。”为城隍业务范围的拓展提供了理论依据。《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》记载,城隍手下有十八名判官,分管人生死案、长生注命案、善恶报应案等事务。
《太平广记》里有这样一则故事。唐洪州司马王简易得了重病,梦见鬼使丁郢奉城隍之命,将他索至城隍庙,“城隍神命左右将簿书来,检毕,谓简易日:‘犹合得五年活,且放去。’”《夷坚志》坦言城隍属下有门客、判官和差役等,另负“上天遍命天下城隍社庙各将所部兵马防江”的权力,因此,城隍能够收管人的亡魂,还能缉拿作崇之鬼。城隍庙的具体呈现,体现了人们对自我救赎的普遍诉求。
文章来源:《江淮论坛》 网址: http://www.jhltqk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6/86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