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江淮论坛版面费是多少[06/30]
- · 《江淮论坛》投稿方式[06/30]
- · 《江淮论坛》期刊栏目设[06/30]
几近枯竭的疏勒河今年却被发现在沙漠中形成大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《圣武记·卷十一》:顺治元年,定都燕京,各八旗兵从龙入关,留内大臣和洛会防守盛京。其时英王征陕西之军,都统准塔征山东之兵,豫王征江淮之兵
《圣武记·卷十一》:顺治元年,定都燕京,各八旗兵从龙入关,留内大臣和洛会防守盛京。其时英王征陕西之军,都统准塔征山东之兵,豫王征江淮之兵,每路各五六万,合之京师宿卫之兵,已不下二十万人。
而在顺治之后,八旗军的数量依旧增长的极为缓慢。清末咸丰年间,其数量依旧维持在25万左右,所谓“八旗劲旅,亘古无敌,然其额数,常不过二十五万”。
有清一代,从区域上来说,八旗军分为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。其驻防八旗又分为四,分别为:畿辅驻防、东三省驻防、各省驻防、新疆驻防。出于“居重驭轻、强干弱枝”的目的,清廷用来拱卫京师的禁旅八旗占到了八旗军总数量的一半以上,“以强半翊卫京师,以少半驻防天下”,以咸丰年间为例,八旗军总数不超过250000人,而禁旅八旗的总数居然达到了149000人,占到了八旗军总数量的59.6%。这个比例简直是“”。剩下的不到10万八旗军承担着除京师外驻防的任务。
而这数量10万左右的八旗军戍守4大板块,数量上被析分的更少,根据嘉庆朝《大清会典》记载:畿辅驻防(即今天的河北一带)有25个戍守单位,兵力为8758人、东三省驻防有44个戍守单位,兵力为35361人、各省驻防有20个戍守单位,兵力为45541人、新疆驻防有8个戍守单位,兵力为15140人。
从八旗的防御分布就可以发现,北京一地固然属于八旗军集中防守的区域,而北京外围的畿辅是属于防守强度第二高的地方,一个相当于河北省的区域就有8000多名八旗军防守,总而言之,越靠近京师防守据点越多,兵力越密集。而除河北以外的各省驻防驻扎区域广大、人口又属最多,区区45541名八旗军想管控除河北之外的内地,那不是痴人说梦吗?所以,各省的八旗驻防兵基本都以“聚拢”的形式集中驻扎在内地重要的省会城市和水陆要津,哪怕以集中兵力驻扎,兵力也单薄的可以。据嘉庆朝《大清会典》罗列如下:
甘肃:宁夏府3372人;凉州1440人;庄浪850人。
陕西:西安6588人。
湖广:荆州5668人。
广东:广州加水师营5254人。
山东:青州1787人;德州556人。
山西:绥远3040人;太原644人;右卫380人。
河南:开封980人。
江苏:江宁4666人;镇江1692人。
浙江:杭州2216人;乍浦1698人。
福建:福州加水师营共2720人。
四川:成都1990人。
这些八旗军在每个省也就1至3个驻防点,其军事力量怎么可能就靠这1到3个驻防点控制面积广大的各省?总不能让除省会之外的各镇城自己办武装力量搞自治吧?一旦搞自治这不就是割据了吗?这样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。做为经制之师驻扎于省中各镇城,完全弥补了八旗军兵力不足的问题,如果以渔网喻之,各省驻防八旗军就是网结,而则是网线,两者结合将清廷的军事力量笼罩全国。所谓“凡直省行胜要地,以次分遣八旗军驻守;其官兵复随都邑之大小远近,列汛分营立之”。可以这么理解,从职能上看,八旗军就相当于北宋的禁军,而军就和厢军类似。然后,20多万八旗军和60万左右的兵就构成了清朝的国家防御体系。而清朝在各个大一统王朝中兵员数量还算不上多,80万兵也算是最基本的限度。
?古典王朝财政水平低下,八旗军饷额负担已经很重,多养也有节省财政之用意。古典封建王朝其军费占比往往在各项财政支出里占比为第一,而且比例极大,清朝也不例外,故有“以岁费言之,杂项居其二,兵饷居其八”的说辞。当然这个说法是带有夸张性质的,但是在有清一代,军饷支出占所有财政收入的一半多倒是千真万确(这还是没有大仗要打的年份)。
根据嘉庆朝《大清会典》所载,各地驻防八旗军的饷额支出共计5155888两。而禁旅八旗的军费和饷额虽为清廷所保密,但也可以通过文献推出一个大概。
《广阳杂记》汇总禁旅八旗兵饷数额为5348919两。而根据嘉庆十七年八旗俸饷之数,共银4989680两,钱941798串(钱一串清制为1000文,折合白银一两)。则知当年的八旗俸饷为5931478两,去掉官员俸饷,则禁旅八旗一年军费可取中位数在550万两上下。可知20余万八旗平常时段军费为1000多万两,人均大概50两。而清朝在嘉庆年间税收不过4000万两,已占全国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。
而在嘉庆年间,兵的数量为661671人,俸饷支出为1209万,平均每人支出18.3两。由此可看,平均每名八旗军的俸饷是兵的2.73倍,温福、阿桂有言:“满兵一人费至三人。”,殆非虚言!如若这80万人全为八旗军,那敢情清朝一年国库收入全得给了。
文章来源:《江淮论坛》 网址: http://www.jhltqk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6/86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