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江淮论坛版面费是多少[06/30]
- · 《江淮论坛》投稿方式[06/30]
- · 《江淮论坛》期刊栏目设[06/30]
奔跑在新时代文脉涌江淮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活在一起,无数文化细节被共同的文明精神缠成线头,编成的“中国结”才如此细密结实;区域文化支流注入时代主河道一路奔腾向海,冲击沉淀出的文化生态融为一体
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活在一起,无数文化细节被共同的文明精神缠成线头,编成的“中国结”才如此细密结实;区域文化支流注入时代主河道一路奔腾向海,冲击沉淀出的文化生态融为一体,才滋养出多彩风景、无限生机。
【来源:中安在线】
安徽人的改革可以追溯到协助齐桓公变法图强的管仲,老庄创立道家学说,“淮南子”融众家之长,“三曹”开创慷慨有奇气的建安文学,朱熹成为理学集大成者。徽州文化的整体崛起,是逆境求变开生面的典范,徽班进京的文化碰撞,成就了中华国粹京剧艺术。安徽还是豆腐、文房四宝等的重要发源地,安徽创新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。
奔跑在新时代,遇见新“文脉”。文化与发展交融激荡,昂扬的时代精神在日新月异的土地上升腾。奋勇争先、攻坚克难,努力建设一个经济强、格局新、环境优、活力足、百姓富的现代化美好安徽,这是一代人的际遇,也是一代人的使命。加油,安徽人!
长江茫茫,淮水泱泱,将这块居中靠东、连接南北的土地大致分成淮河、皖江、徽州三个文化圈,沃野千里的涡淮大平原最早开发,曾是中华农耕文明核心地带,从人类文明轴心期起,就留下儒道互补的璀璨文化;吴头楚尾的皖江地区,依托黄金水道左右逢源,成了物阜民丰的鱼米之乡;衣冠南渡带去生产技术和中原儒学,唤醒闭塞的徽州大山。克服农耕资源匮乏的先天不足,向山外找寻出路,沿蜿蜒山路、水路走出去一批批山民,回来一个个徽商,带回巨大的财富,滋养了商业、手工业、建筑、饮食、医药、艺术等全方位文化繁荣。三个文化圈,在农业文明时代不同时期,都享受过富庶安康,创造出流光溢彩的区域文化。
从中部崛起战略到长江经济带发展,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,安徽站上前所未有的发展位势,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、新兴产业聚集地、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这“三地一区”。迸发的高质量发展动能,体现在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脱贫实践里,体现在不断提升的社会保障水平里,体现在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里,体现在越来越多的蓝天、绿道里,体现在10项暖民心行动小切口、疗痛点的一件件民生实事中……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 邮箱地址:
蒸汽机开启人类突飞猛进的工业化进程,如同中国绝大多数区域,从淮北到江南,都失去历史荣光、陷入转型困境。也许上一个文明时代的盛景还有辉煌的遗留,自身却成了生产力的洼地,某些观念遗留甚至变成发展羁绊。面向全球化的现代制造业和商业发展不足,保留较多的“农业属性”,就成了落后的象征。背着蛇皮袋的安徽务工人,和黄山松、黄梅戏一起,成为一些人心目中固化的安徽元素,彰显后发地区的尴尬无奈。
贫弱的中国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,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安徽也巍然挺立成新兴工业大省。是信仰的伟力,将人民最大程度团结、组织起来,实施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,奠定了根本前提,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谱写发展史诗,才彻底改变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命运。更多年轻人不断回望、感悟历史,自然而然会得出这个结论。
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一方人在勠力奋斗中积淀的精神结晶,反过来激励着人们的斗志,锤炼着人们的品格,激发着人们的创造。红色文化、创新文化、改革文化、好人文化、绿色生态文化……这种时代文化植根于无数人辛勤耕耘的深厚土层,将成为江淮大地上更新延续的血脉、发展提档的动力、城乡走向现代化的基石。
安徽是红色底蕴丰厚的热土。 “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。 ”家国情怀是中国文化中最深沉持久的力量基因之一,展现为无数江淮儿女的时代担当和热血行动。民族危难山河破碎,皖籍知识分子作为“觉醒年代”的重要生力军,扛起黑暗闸门,炸响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惊雷,陈延年、陈乔年血染刑场,披荆斩棘为后人谋幸福,合肥延乔路、集贤路都通向一个终点:繁华大道,交错时空背后的历史线索让多少当代年轻人“破防”。大别山儿女的牺牲奋斗“野火烧不尽”,才换来岭上起春风、开遍映山红。小推车载着滚烫民心,推出淮海战场的胜利;“渡江第一船”上马毛姐的矫健身影,代表了江淮儿女跨越艰险冲向光明的历史意志。一部革命和建设史,就是一部精神史。在江淮大地,为人民美好生活奋斗的磊磊初心,映照着曾经的“亚洲第一坝”佛子岭水库,映照着马钢制造的新中国第一个整体车轮,映照一项项气壮山河的治淮工程,照亮从小岗村出发的改革探索,贯穿安徽制造走向世界的开放发展历程。
文章来源:《江淮论坛》 网址: http://www.jhltqk.cn/zonghexinwen/2022/0630/840.html